石景山区委党校“五个坚持”贡献创城力量
发布时间:[ 2020-09-09 ]
自2018年创城工作启动以来,石景山党校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党建统校、培训立校、科研强校、服务促校、制度管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区域发展,认真落实了各项指标任务,为创城工作贡献了积极力量。
一是坚持党建统校,夯实创城硬基础。坚持党校姓党根本原则,以党建促创城、以创城带党建,全校队伍建设更活了,干劲心气更足了,声誉口碑更好了,荣获了“首都文明单位”“北京市健康示范单位”称号,作为25家单位之一被推荐为“2018-2020年度首都文明单位标兵”;接受了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齐静同志“四不两直”检查,赢得了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的肯定;作为全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代表,接受了市委主题教育第四巡回指导组检查,被评价为“党建铁军”;接受了市委党校督查评估,在全市名列前茅,还有1名同志作为全区16名党代表之一,当选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党代表。
二是坚持培训立校,激发创城精气神。充分发挥党校干部培训职能,持续厚植创城理念,激发创城动力,筑牢了党员干部精神家园。截至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58期,培训27403人次,主体班次中党性教育和理论教育课程比例不低于70%,党性教育教育比例比低于20%。特别是按照创城指标任务要求,在处级干部进修班、处级干部专题班、中青年干部培训班等33个主体班次中,设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单元,编织宪法、法律课题筐,搭建学员论坛,开设“区情微视角”,强化“用学术讲政治”,推动“红色党课宣传队”82讲课程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辐射4600余人次,引导学员在主业主课浇铸中做到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并把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运用到创城实践中。
三是坚持科研强校,打造创城思想库。充分发挥党校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职能,围绕创城搞科研、做咨政、出文章。在科研方面,推动“全员科研”战略和“三个一”工程,共立项校级以上课题119个(市级20,区级25,校级74),获得市级奖项8个,区级奖项16个。其中《关于加强石景山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调研报告》《关于石景山区“老街坊”参与社会治理模式探索》荣获北京市党建研究会优秀自选课题一等奖。在咨政方面,设置了清华大学社区管理研究中心,5项咨政报告获得区领导批示,特别是《石景山区百名长者的咨政意见》获得区委书记、区长双批示,为推动社区治理贡献了党校方案。在理论建设方面,获得市委党校信息宣传工作一等奖,在《学习时报》等纸媒发表理论文章32篇,在“共产党员网”“京华论坛”等主流网络媒体发表文章293篇,在创城工作中做到了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四是坚持服务促校,树立创城风向标。充分发挥党校服务区域发展作用,守好创城责任田,为创城工作提供有力阵地。在硬件上,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全区23家),党校设施齐全,专门建设了文体活动中心,联手石景山图书馆设立了党校分馆(藏书22大类、13458册),建设了24小时微型图书系统,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实施了“阳光餐饮工程”,设置了190幅展板组成的“创城文化长廊”,严格按照垃圾分类要求进行了布设,做到了人文环境突出“红色基因”,景观摆设彰显绿色环保,行为导向倡导节俭办校,起到了带头引导作用。在服务上,为创城办16名同志提供了一个半月的集中办公保障,组织全员进行创城值守,组织25名同志下沉到5个街道、16个社区、19个疫情防控点位,3名同志获“石景山区社区防控战役先锋”。
五是坚持制度管校,培育创城好习惯。充分发挥党校潜移默化育人作用,坚持依规从严治校,结合创城各项要求,对党校规章制度集中进行了五轮修订,形成了44项管理制度。秉承“一日工作条理化,全年工作规范化”管理理念,将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每年固定动作提炼成模块,着力发挥制度管校根本性作用,提升教职工文明素养,进而影响和带动学员向上、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