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按照区委工作部署,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突出主业引学、强化制度促学、创新理念践学,扎实推进了“书香机关”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
突出主业引学。一是强化 “红色”意识。2014以来,共举办各类培训班次236期,参训21800人次。特别是在中青班、处级干部进修班等主体班次中,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课程比重达到了70%,切实发挥了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二是激发内部动能。自主开发了“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沂蒙精神”四讲“红色基因”课程和“坚定理想信念,坚守精神家园”、“加强官德修养,走好从政之路”、“践行三严三实,加强党性修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儒家思想的道德教化作用”四讲“精神家园”课程,目前已进入教学课堂,其中《弘扬井冈山精神,坚持道路自信》被市委党校评为一等奖并选定为全市党校系统主体班教学观摩课。同时,还新开发了八宝山革命公墓党性教育“红色”文化、首钢工业遗址“历史”文化、模式口古镇“传承”文化三个现场教学基地。三是增强锤炼实效。组织学员到井冈山、延安、沂蒙、兰考等革命老区接受红色教育,到北京市反腐教育基地进行警示教育,通过开展小组交流、设置学员论坛等形式,引导学员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进行党性分析,增强了学习意识和党性观念。
强化制度促学。一是深化统筹。每学期校委班子都要集中听取党建工作和党员学习情况汇报,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从宏观层面把握学习型组织框架;每个培训班次结束后,都要通过调查问卷掌握学员学习培训情况,深入了解调训单位和参训单位学习培训需求,每个主体班次研讨,都选调教科研骨干跟班记录。二是优化师资。形成师资定期更新机制,专题和师资更新率达到20%以上。特别是还挖掘了区域资源,开设了“对话党政一把手”、“老领导传帮带”、“企业家课堂”等模块,促进了区内领导干部走进培训课堂分享经验、传授方法。三是更新模式。开展了合作办学,以大讲堂、系列专题培训等形式,与区人大、政协、教委、八角街道等联合培训,扩展了培训面;加大了研究式教学比例,目前主体班教学中,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景模拟教学、研讨交流的比例达到30%;推出了“三方座谈”,联合调训单位、学员代表进行座谈交流,对学习成效、培训实效进行沟通反馈,强化了需求导向;制定了“教师学员双向评估制度”,做到全面了解教和学的动态;实施了考核激励,在主体班次中建立“干部学习实绩档案”,将表现突出的学员记录在“专项工作实绩表”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作为选拔使用的重要参考。
创新理念践学。一是深入学理论。在完成中心组规定动作基础上,校委班子还集中研学“全国党校工作会议精神六论”等不同主题13次;借助培训优势,组织全体党员听课、进行支部学习讨论15次,组织现场教学5次,充分开阔了理论视野。二是广泛讲党课。打造了“党校姓党,高扬旗帜”3分钟主题演讲品牌,校委班子带头示范,全体党员共同参与,每年组织实施一轮讲党课活动,既统一了思想认识,也交流了经验体会。三是认真记规章,原汁原味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邀请宣讲团走进党校解读《准则》和《条例》,聘请专业教师围绕《中国共产党章程》等教授硬笔书法,在练习钢笔字的同时进一步学习参悟党章党规。四是发声有影响,近三年来全校累计申报校级课题102项,实现了课题申报通过率、全校人员参与率和中层以上干部领衔课题比例均达到100%,其中与国家卫生计生委联合申报了《农民工家庭与健康状况调研》课题,实现了党校建校以来国家级课题零的突破。在《学习时报-干部教育专刊》、中组部、中宣部网站等区以上媒体发表理论文章70余篇,扩大了对外影响。
(党办 李永丰)